20090411

专业,免谈。

看到有留言在帮我分析我的摄影作品,很感谢,但不接受。难得他说了一堆1234,大概意思是虚焦,过曝,构图又如何如何……呵呵,到头来原来他根本不关心那画面是想说什么,哈哈!应该去众多的硬件论坛讨论比较好,在那里,一片微距的花瓣可以不厌其烦地讨论个上百层楼。我看不下去,觉得可笑又可悲。

我不想跟任何人讨论专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和艺术相关的,更不愿意谈。这是一个绝对个性化的世界,鄙视工业化标准,崇尚特立独行和自我,所以对此有不同观点的人无论如何争论也不会有标准答案,何必浪费时间和唇舌。我甚至不认为有谁更好一点,谁就比较差,在艺术面前,你只可以说,“我”不喜欢,或者“我”喜欢。请务必加上“我”这个定语。

摄影单单是流派划分就有十几派:高艺术摄影派、画意摄影流派、写实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摄影连环会、摄影分裂主义、学院派、新现实主义、商业影像派、串连影像派、自囚式、反向派、战栗的影像派等等……如果大家都来打嘴仗,有意义吗?最见不惯文化圈子里以专业为名义的互相攻击,有本事又不见用在自己作品上,全用在嘴上了。

现在国内大多数摄影论坛,基本上只可以叫做硬件发烧友聚集地,真正关心影像本身的人是不去这些地方的。

马格南摄影师曾到我单位做讲座,转录两位大师的一些观点,贴在这里:

Patrick的主要意见:

1、见到太多的中国摄影师偏爱广角镜头,但成功的作品太少。他认同IAN的观点,建议大家多使用35-80MM的镜头。在扫街时,他认为35-50的镜头最为合适。

2、特别强调光线的重要性,认为抓拍人文的东西,也必须细致地对待光线的对比和明暗变化,而等待是摄影的伴侣。

3、享受摄影,自主选择主题。不让商业化扼杀自己的兴趣。他们两个都说,每年能够收支平衡就很好,别无所求。

4、回答“不够好,是因不够近”的含意,他认为除了物理距离以外,摄影师和被摄人的亲近更重要。

5、他和IAN回答关于老布“决定性瞬间”理论的理解的提问时,二人同时指出这主要是对新闻摄影来说的,对于其它许多摄影范围并不适用。

6、痛苦地谈到由于电视等媒体的涌现,图片社纷纷倒闭,而马格南的发展方向也被迫随之调整。图片社的经营模式和作品选取都已发生很大调整,诸如战争新闻类外拍摄影的预算已经取消。

7、马格南的摄影师正在往数码摄影的道路上走,不清楚胶片摄影还能支持几年。

8、很欣赏深圳职业摄影师的黑白作品,问大家是否依然偏爱使用黑白胶片时,大家不好意思地回答黑白图片是从彩色片子数码去色生成的时,他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和我们的办法一样!

IAN点评和总结:

1、一般不能接受构图中主体居中的作品,尤其是职业摄影师的作品;

2、极其不喜欢被摄者的眼睛看向镜头。我的理解是:IAN希望读者欣赏摄影作品时近乎感觉不到摄影师的存在,尤其是纪实的人文摄影。因为国内摄影师的质疑,PATRICK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如果被摄者看相机的行为与要表达的主题意思没有关联则应避免,如果有某种趣味则可以接受。

3、构图要简练,让主体充满画幅,杜绝一切和画面主体没有关联的元素。

4、反对使用广角镜头,讨厌长焦。他认为广角镜头使得画面凌乱,而长焦镜头使画面缺乏层次和立体感。

5、揭露社会黑暗面和人类痛苦的主题,已经不是全球摄影界流行的主题,现代摄影的主题更趋向于人性化和文化类。委婉指出中国摄影师倾注过多的心血于前者,尽管有相当的成功作品,但普遍还不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拍摄给人印象深刻(强烈)的片子——拍摄苦难也许更容易引起轰动。他认为真正的摄影师应具有从平凡场景中挖掘不平凡思想的能力。

6、对于大家的作品演示,IAN指出,摄影师应精选自己的作品。演示时,内容和表达思想重复的应该只留下最好的,多了只会让优秀的也显得平凡。

专业,免谈。

看到有留言在帮我分析我的摄影作品,很感谢,但不接受。难得他说了一堆1234,大概意思是虚焦,过曝,构图又如何如何……呵呵,到头来原来他根本不关心那画面是想说什么,哈哈!应该去众多的硬件论坛讨论比较好,在那里,一片微距的花瓣可以不厌其烦地讨论个上百层楼。我看不下去,觉得可笑又可悲。

我不想跟任何人讨论专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和艺术相关的,更不愿意谈。这是一个绝对个性化的世界,鄙视工业化标准,崇尚特立独行和自我,所以对此有不同观点的人无论如何争论也不会有标准答案,何必浪费时间和唇舌。我甚至不认为有谁更好一点,谁就比较差,在艺术面前,你只可以说,“我”不喜欢,或者“我”喜欢。请务必加上“我”这个定语。

摄影单单是流派划分就有十几派:高艺术摄影派、画意摄影流派、写实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摄影连环会、摄影分裂主义、学院派、新现实主义、商业影像派、串连影像派、自囚式、反向派、战栗的影像派等等……如果大家都来打嘴仗,有意义吗?最见不惯文化圈子里以专业为名义的互相攻击,有本事又不见用在自己作品上,全用在嘴上了。

现在国内大多数摄影论坛,基本上只可以叫做硬件发烧友聚集地,真正关心影像本身的人是不去这些地方的。

马格南摄影师曾到我单位做讲座,转录两位大师的一些观点,贴在这里:

Patrick的主要意见:

1、见到太多的中国摄影师偏爱广角镜头,但成功的作品太少。他认同IAN的观点,建议大家多使用35-80MM的镜头。在扫街时,他认为35-50的镜头最为合适。

2、特别强调光线的重要性,认为抓拍人文的东西,也必须细致地对待光线的对比和明暗变化,而等待是摄影的伴侣。

3、享受摄影,自主选择主题。不让商业化扼杀自己的兴趣。他们两个都说,每年能够收支平衡就很好,别无所求。

4、回答“不够好,是因不够近”的含意,他认为除了物理距离以外,摄影师和被摄人的亲近更重要。

5、他和IAN回答关于老布“决定性瞬间”理论的理解的提问时,二人同时指出这主要是对新闻摄影来说的,对于其它许多摄影范围并不适用。

6、痛苦地谈到由于电视等媒体的涌现,图片社纷纷倒闭,而马格南的发展方向也被迫随之调整。图片社的经营模式和作品选取都已发生很大调整,诸如战争新闻类外拍摄影的预算已经取消。

7、马格南的摄影师正在往数码摄影的道路上走,不清楚胶片摄影还能支持几年。

8、很欣赏深圳职业摄影师的黑白作品,问大家是否依然偏爱使用黑白胶片时,大家不好意思地回答黑白图片是从彩色片子数码去色生成的时,他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和我们的办法一样!

IAN点评和总结:

1、一般不能接受构图中主体居中的作品,尤其是职业摄影师的作品;

2、极其不喜欢被摄者的眼睛看向镜头。我的理解是:IAN希望读者欣赏摄影作品时近乎感觉不到摄影师的存在,尤其是纪实的人文摄影。因为国内摄影师的质疑,PATRICK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如果被摄者看相机的行为与要表达的主题意思没有关联则应避免,如果有某种趣味则可以接受。

3、构图要简练,让主体充满画幅,杜绝一切和画面主体没有关联的元素。

4、反对使用广角镜头,讨厌长焦。他认为广角镜头使得画面凌乱,而长焦镜头使画面缺乏层次和立体感。

5、揭露社会黑暗面和人类痛苦的主题,已经不是全球摄影界流行的主题,现代摄影的主题更趋向于人性化和文化类。委婉指出中国摄影师倾注过多的心血于前者,尽管有相当的成功作品,但普遍还不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拍摄给人印象深刻(强烈)的片子——拍摄苦难也许更容易引起轰动。他认为真正的摄影师应具有从平凡场景中挖掘不平凡思想的能力。

6、对于大家的作品演示,IAN指出,摄影师应精选自己的作品。演示时,内容和表达思想重复的应该只留下最好的,多了只会让优秀的也显得平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